3/8 SAT獨家速報!最新考題曝光,重點題型大解析

 

這次3月8日的SAT考試帶來了一些細微但重要的變化,尤其是在閱讀、文法、數學三個部分。考試趨勢顯示College Board正強調更高層次的理解與推理能力,而非單純的知識記憶與運算技巧。以下是對這次SAT的精闢解析:

這次的閱讀和文法部分延續了既有考點,但在某些題型上做了一些微調,使得整體難度對於部分考生來說可能略有上升。

 

|閱讀與文法

1. 過渡詞與語境詞彙的細微變化

  • 這次有兩道考察「rather」作為轉折詞的題目,測試考生對不同語境下「rather」的理解,要求他們區分語氣的轉變。
  • 另一道詞彙題涉及varied,考察它在不同脈絡下的用法,這類題型比單純的詞義配對更考驗考生的語感。
  • 常見詞彙題:例如 “breathes” 在這次的考試中代表「imparts(傳遞)」;”elasticity” 用來形容鳥類的家庭結構。
  • 本次其他出現單字: attenuated, supplanted, stipulate, precede, denote, ubiquitous

2. 引述題與修辭分析的強化

  • 博物館展覽的引述題,正確答案強調 觀點(perspectives) 而非文物(artifacts)。這類題型測試考生能否識別文本的核心論點。
  • 藝術家與他人觀點的問題,考生需要理解文本的語境,答案涉及「strange ingenuity」,顯示這類題目更偏向修辭與推理。
  • 關於Walt Whitman的詩歌分析,雖然詩歌本身看似田園牧歌式(idyllic),但實際上對英國工業時代提出了更黑暗的批判,這類題型測試學生能否讀出文本的潛在意涵。
  • 文體與時代的影響
    這次詩歌題材占比較少,但出現了18世紀的文本,對於英文程度較弱或閱讀訓練不足的學生來說,可能較難理解倒裝句或隱晦的說法,反映了College Board希望測試考生對於較古典文本的適應能力。

3. 理科與社會科學文章的邏輯推理

  • Paired Passage(雙篇閱讀)
    • 第一篇提出適居帶(habitable zone)的標準,而第二篇則指出擁有氫氣大氣層的行星溫度較高且水量較少,因此真正的適居帶比第一篇所述的更遠。
    •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不僅要理解兩篇文章的觀點,還要能推斷其相對應的修正或矛盾之處。
    • 比較異同的改動
      除了常見的兩篇文章之異同比較,我們的SAT團隊發現,但這次的第二模組出現了一道變體題:問「兩篇作者的不同觀點可回答下列哪個問題」。這類題型要求考生不僅理解觀點差異,還需要能夠推斷該差異適用於哪些問題,對部分考生來說可能較具挑戰性。
  • 關於漁港與海岸結構的分析
    • 其中一道問題比較ripraps(岩石護岸)與bulkheads(擋土牆),答案指出擁有較多bulkheads的區域IWIT分數較低,這種考點要求學生能夠將文本信息與數據結合。
  • 關於石墨烯(Graphene)與奈米碳管(nanocarbon tubes)
    • 題目涉及它們的結構區別,石墨烯是疊層結構(stacked sheets),而奈米碳管是圓柱形結構(cylinders),這類題目考驗學生對科學文本的精讀能力。煙霧彈答案關鍵字都有,但是結合起來是錯誤的。如果沒有細讀,很容易被誤導。
  • 關於蜜蜂研究的問題
    • 許多關於蜜蜂的科學研究來自於大黃蜂(bumblebees),但大黃蜂在飲食與氣候適應上更具彈性,因此不能將其研究結果概括到所有蜜蜂種群。這道題目測試學生對科學推理的理解與應用。
  • Claim 題型的新變化
    這次考試出現一提 Claim 1 和 Claim 2 的關係題,不過題目本身會直接說明哪個是 Claim 2,因此難度不算太高,關鍵在於能快速對應文本中的支持證據。

4. 文法與標點

  • 分號與破折號的組合
    • 例如一道分號後接翻轉副詞(flip flops),再以破折號補充說明「flip flops made of nails」的題目,顯示對標點符號靈活應用的要求上升。
  • 冒號題目
    • 這次考試出現一道有趣的冒號題,後面接三個「by」短語(by doing X, by doing Y, by doing Z),這類題型測試學生對於冒號如何引出列表的理解。
  • 標準文法規則
    • 沒有出現誤置修飾語(misplaced modifier),但有一些標題與職稱的用法考點,例如:
      • “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John and Ted”,這類題目要求學生理解職稱與名字的正確修辭結構
  • 時態題型
    • 這次有幾題簡單的時態考察,例如:
      • “This language comes from this other language, so it reflects some of its patterns.”(現在式)
      • “Provided… they received”(過去式)

5. Rhetorical Synthesis 題目比例顯著提升

  • 與幾年前相比,Rhetorical Synthesis 題型(即修辭與結構分析)在這次考試中明顯增加,從往年的每個模組2題上升到4題,佔比加重。這類題目通常涉及:
    • 如何組織段落
    • 哪種過渡語最適合
    • 句子如何有效表達作者的意圖 這代表未來考生需要加強對修辭結構的理解與應用。
    • 比較重要的是,模組一的該類題型較為簡單,但模組二的該題型則需要精讀,同時還有時間壓力,學生第一次作答就需命中答案。

|數學分析

數學部分整體而言仍在Bluebook的範圍內,但在模組2的最後幾題設計上有明顯的鑑別度提升,對於數學基礎較薄弱的考生可能會感到困難。

1. 熟悉 Desmos 圖形計算機

  • 這次考試再次證明了Desmos的熟練使用對考試表現的影響。考生需要熟悉如何:
    • 快速畫出函數圖形
    • 利用Desmos檢查交點與解題策略。有些題目直接在Desmos上畫圖,找出交點即可作答。
    • 解讀圖形數據並選擇正確答案

 

2. 高鑑別度的難題

  • 模組2最後四題的挑戰性較高,需要較強的邏輯推理與數學能力。
  • 這次出現了幾個較罕見的數學考點:
    • 球形體積之單位換算(部分考生有考到),題目不難,只要學生平常有練習面積的單位換算,可套用同概念在體積上,主要是考驗學生是否理解體積是立方,所以轉換標準也會被立方。
    • 面積與體積的單位換算(考了三次)。
    • 模組二出現了幾次 I only, II only, Both I and II, Neither I nor II 的邏輯題,這次比較罕見地出現了兩個都錯誤的option。題型是比較少出現的 “某指數函數之intercept值是否有在係數或底出現”,主要是考某數字的零次方的概念之花樣題,這次又多了變化。
    • 有一題也是指數題,可以發現這次考試指數題比重變多,不管是給情境跟函數然後問某數值意思,或者是呈上題之變化,或者是今天Module 2最後一題 (數字有稍微更改) 

如果 a, b, 是正整數,且 3 = a*b4/n, 120 = a*b7/n, 求 b9/n

首先來看distractors; 我們發現 120與3是倍數關係,且係數a 是混淆學生的數字。問題求 b的9/n次方,但在所有已知數值均有 b的1/n次方時可無視,所以可以視為

3 = b4 120 = b7 b9 = ?

這時候關鍵是要想到 b7 / b4 = b3 而 b9 = (b3)3

這題的思路就出來了: 先求出b3 立方後便可求出答案

問題難度: ✮✮✮✮✮

3. 考場技術問題

  • 部分考場出現技術故障,模組2還剩10分鐘時整間教室的考試被自動結束,這對於正在作答的考生影響甚大,除了台灣之外、越南、馬來西亞也有傳出災情。如果你的考試被提早結束,請與 CollegeBoard回報,確保你的權益! https://collegeboard.tfaforms.net/66

 

|總結與備考建議

這次考試顯示了SAT考題的趨勢:

  1. 閱讀與文法:更加強調邏輯推理與文本分析
    • 比較異同的考法變化
    • 修辭題比例增加
    • 科學與社會科學文本的整合考察
    • 文法題仍圍繞標點與標準規則,但更強調結構理解
  2. 數學:難度雖未超出預期,但後段題目具區別性
    • Desmos的熟練使用仍是關鍵
    • 善用Bluebook的練習題
    • 單位換算與較少見的幾何題可能成為新的測試點
  3. 技術問題需注意
    • 若遇到技術性問題,考生需主動向College Board回報
    • 確保熟悉考試規則,例如正式考試不能跳過題目或提前交卷

總的來說,3月8日的SAT考試維持了既有題型的主軸,但在細節處進行了一些新變化。這提醒我們,準備SAT時不僅要練習題型,還要加強閱讀邏輯、修辭分析,以及熟悉Desmos等工具,才能在考場上應對自如。

 

SAT 延伸閱讀:直通名校|𝗔𝗘𝗜 𝟮𝟬𝟮𝟱 年度講座

🗺️馬上聯繫 AEI 課程顧問 ,了解最新SAT趨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