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上学就算是教育吗?确实是一种形式。但所谓「受过良好的教育」,除了展现在个体的聪明才智与丰富学识外,它也是一段建立强大自我的过程──毕竟我们都要面对人生的各种烦忧与随机性。我们或多或少会思考:人为何要受教育?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?帮助我们掌握获得知识?熟练技能?获取成功?换来尊重?亦或是沉浸于更广泛的乐趣中?
➤教育不是为了专业知识与技能
于2008 起从常任二十年的亚瑟·哈德利(Arthur Twining Hadley)手接下耶鲁校长一职,享誉全球的教育家理查·莱文(Richard Charles Levin)说过: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,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这将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。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身意愿,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学习与熟练,并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工作。
➤大学教育的真正用处
于理查·莱文的演讲集《大学的工作》(《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》)中,它阐述耶鲁大学对于培养领袖人物的投入。就他的观点,本科教育的关键是通识教育,着重学生批判性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,为终身学习打下永久的基础。通识教育(liberal education)原意为自由教育,是心灵的自由滋养与升华,自由的精神、公民责任与远大的志向才是学生们徜徉的领域。学生应该不为功利所累,享有自由发挥个人潜力、选择学习领域的权力。在关键的时期确立生命的成长方向,以对社会、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。这才是理查·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的。
➤养成看清自己、辨析世事的能力
《大学的观念》(《The Idea of a University》)一书中,作者约翰·纽曼(John Henry Newman)提到:“只有教育,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,只有教育,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,表达时有说服力,鼓动时有力量。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,切中要害,解开思绪的乱麻,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,撇开无关的细节。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,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。”这与理查·莱文的理念不谋而言,也是对教育真正用途的犀利定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