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天,兩條年輕的魚遇上一條年邁的魚,「早上好,孩子們。這水怎麼樣?」老魚如此招呼。年輕的魚們繼續遊了一陣子,其中一條才忍不住問同伴:「什麼是‘‘水’’?」

成年人每天必需早起前去工作,經歷 8~12 小時充的作業後,用餐並處理日常瑣事,短暫放鬆後盡早入眠,只為了明天重複這個循環。在看似無止境的迴圈中,人很容易被磨出慣性,如為瑣碎繁雜的柴米油鹽所惱、忽略或對身邊的人事物充滿負面情感,眼神空洞地划手機以加速過掉時間都是這樣的訊號──如同那條年輕的魚,在「水」中過了太久,已經沒有在感受並了解周遭。

這篇故事出自凱尼恩學院 2005 的畢業典禮,由已故美國小說家 David Foster Wallace 所發表的演說。他試圖闡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種思維方式,即能在繁瑣無味的生活中,時刻保持清醒自我意識(Self-awareness),並不能讓雜亂紛擾、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自己,而要主動掌控生活。

教育的目的是鍛鍊與學習思考,以辨析選擇,灌注信念與自由的意志,讓我們擁有主動獲取幸福的能力。

#教學 #美國大學 #思辯閱讀